猫砂盆/

作为语言学科的学习者,我们在学什么

  “你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但你和所有学习英语的大学生有什么区别?”
  
  从进入大学到现在,我一直在思考:“作为语言学科的学习者,我们在学什么。”但实话说,我直到现在都没能思考出确切的、能够解答我内心所有疑惑的答案。正因如此,在我的专业课老师用上面的问题提问时,我着实哑口无言。以一门语言作为自己的专业,我们想学会什么?想用自己所学做什么?这些问题对我而言,总是逃不开、躲不掉、得解决的。
  要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必须提及我选择语言学科作为大学专业的理由——我确实对语言着迷。研究语法结构、探索单词构成、学习纠音正音,这些与语言本身打交道的东西对我而言都有着说不上来缘由的吸引力。这些吸引着我的东西最终牵着我进入大学、学习语言,并且在所吸收的知识中一次又一次佐证着它们对我丝毫未减的吸引力。
  但讲到语言,语言本身不可能是唯一的重点。撇去只因为所谓的“就业市场”与“薪资”这些语言本身触及不到的现实缘由而选择语言那些人,我们能够看到,语言本身仅仅是最最基础的东西。很多人会认同一种“语言就是工具”的说法,于我本人,我并不是完全接受,但是必须承认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论定义,语言就是人类进行沟通交流的“交际工具”;论应用,语言就是人类装载思考内容的“思维工具”。这些语言工具论证明了语言仅仅是最基础的东西,也即人们说语言、用语言,真正实际的是借它产生的思维与交际。我承认,这点不假。但这能说明什么?我们学习语言,是否就是在学习使用这种工具,等学到某种水平,就开始借由这种工具做我们想做的事?显然不是。
  展开来说,语言对于现在的人们,的确是承载思维的载体、用于交流的方式。在我看来,比起称其为工具,我们更应当把它与它承载的、产生的东西放在同一个高度看待。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思想、知识,表面上是由特定的语言所记录的,但不可否认,其遣词造句都与其内容、意义融为一体,其行文也和人们理解事物的顺序密不可分。没有语言就没有这些值得记述的东西,没有值得记述的东西,自然也就没有语言了。这其实就让我们想到人们了解到这一点后的做法。发现语言不是单纯的语言本身后,人们开始尝试着将语言与文化融为一体。这种方向在我看来是大体正确的。我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文化,其实就也是在剖析:在怎样的文化、怎样的背景下,会造就这样一门语言?这门语言又是如何伴随这种文化一起成长的?这两者相辅相成,绑在一起学习,确实不能说是错误的做法。
  最终,我们回归语言本身说说。造就一门语言,为了口头传播,就要有语音、语调,为了书面记叙,就要有文字、语法。这些东西是凭空产生的吗?不可能。一门语言不是一夜之间从无到有,而是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那些语音语调文字语法,也都随着时间出现、变化。日文假名从中国书法变形而来、美式英语语音自英式英语语音中脱胎。无数曲折的、繁复的演变,也无疑应当被看做语言中的一大要素。这些要素自逻辑而起、有迹可循,自然也值得被人研究。
  比起一些人们都会主观地和“语言”本身联系在一起的东西,我还想在此大胆地提出一些我觉得语言所涵盖的东西。第一,语言与政治。某种语言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最为广泛地被使用,那么这种语言除了与当地的文化绑定,自然也会与当地的政治所交织。我想在这里提出的政治不单单指政党对国家、地区的治理,也广义包括民族、宗教等等概念。第二,语言与理学科目。语言学科往往被归类为“文学”,因此人们提到语言,通常都会和众多的人文社科在一起研究,但在我看来,语言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其本身与其应用中积累的一些逻辑要素,使得其与理学科目放在一起,也不失是一种对思维的培养。当然了,我这里提到的畅想,都是我个人非常主观的瞎猜,不能当成真正的结论去看待了。
  讲了这么多,其实还是想要借由这一切谈出我对于本文标题的看法。回到文章开头,“你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但你和所有学习英语的大学生有什么区别?”是的,背背单词、记记语法,这些是任何语言学习者都在做的事情。现在的我看来,我们作为语言专业的学习者,更多的是在找寻单词、语法之间的内在逻辑,并且顺理成章地将思想由此延展到与之相关的种种科目中去,提升自己在更广范围内的认知——是的,我认为我们作为语言学科的学生,所学习的就是“如何成为与传统观念中‘高等教育要培养专精人才’不大符合的那种,在更多、更广,乃至绝大多数领域内有着中等水平独到见解的人才。”
  
  
  附:读完了这篇小文章的朋友,非常感谢你!本文写于2021年3月3日,此时的我正在大一。在更高的年级,希望我能回来看到这篇文章,并且补充更完善、更普适,或者仅仅与此不同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