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被朋友推荐了好久,但其实是看到最近那句“我们40岁时死于一颗我们在20岁那年射进自己心里的子弹”才真的下定了决心去看加缪的。想着我也不够哲学,不如就从简单一点早期一点的开始好了……于是就读了《反与正》。
没想到,遭骗了,好家伙,太哲了。
所以还是从语言角度谈谈,以免暴露我不存在的存在主义认识。不知是加缪风格如此还是译得好,几篇故事里的语言都给我一种极强的画面感。极大的视觉信息和纷繁的用词,让阅读速度从高铁赶路变成了缆车赏景,随之更有种踱步于文章中的感觉。更令我惊喜的是,即使不懂哲学如我,在面对这些情、景、理高度交融的文字时,并没有被它们之间的过渡打破这种沉浸,更没有阅览过程硬生生断掉的感觉。
当然这和无法完全体认其中迷思不冲突。分析不来,贴一些我喜欢的句子作罢。
“我不愿再走这危险的下坡路。我确实最后看了一眼海湾和它的灯光,而当时向我迎面涌来的,不是对美好岁月的期许,而是对一切和自己的又平静又原始的冷漠无情。但必须折断这条温馨易行的弧线。我必须清醒。是的,一切都很简单,是人们将事情弄复杂了……看上去都一样。但还是有小小差别。何况本来就有人更愿正视自己的命运。”——《若有如无之间》
“这就是我对生活的一腔热爱:对或许将离我而去的事物怀有静谧的激情,那是烈火烹烧下的苦涩。”——《热爱生活》